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新闻动态
新闻搜索
 
 
文章检索
    社保断缴的影响
    作者:    发布于:2020/11/6    浏览次数:464

    首先,不同城市的政策不同,要明白本人所在城市断缴社保后的政策:

    第一:

    若工作定居在一二线城市,有买房买车摇号等需求,千万别随意中缀交纳社保和公积金。

    由于断缴后落户、买房、买车资历会“清零”。

    比方:

    北京:非北京市户籍居民购房者,需社保或者(个人所得)征税缴满5年;

    上海:非上海户籍居民家庭购房者,需自购房之日前连续交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满五年及以上,不能中缀,一次性补缴的不予供认;

    广州:非广州户籍居民购房者须五年内在广州连续交纳三年及以上的社保或者个人所得税。

    深圳:非深圳户籍居民购房,社保需交纳满3年(37个月)且中间无连续。

    一旦断缴社保,对个人的影响将很严重。

    第二:

    关于生育小宝宝,想用生育保险报销的问题。

    惯例,先看规则,《职工生育保险施行方法》:

    用人单位曾经按时足额交纳生育保险费的,其契合国度政策的参保职工从参保缴费次月1日起享用生育保险待遇,从中止缴费月的次月1日起中止享用生育保险待遇。

    绝交社保后的次月,即无法享用生育保险报销待遇了。

    另外,生育保险报销,多数地域还有连续缴费的请求:请求用人单位已为职工连续交纳一定时间的社保。

    各地政策不同,生育前请求连续交纳年限有6个月、9个月、1年之分,当然有些福利好的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只需求消费当月在交纳社保即可。

    所以,断缴社保后,想运用生育保险,依据不同中央,最长可能需求等12个月以后了。

    第三:

    养老保险的问题。

    首先需求阐明的是,即便断缴社保,养老个人账户和医保个人账户中的钱也不会清零。

    算辟谣吧,之前社会上不断存在谣言,“断缴社保,个人账户中的钱会直接清零”。

    其实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是累计计算的,不怕中缀,只需退休前累计缴费年限大于15年,就能够领取养老金。

    假如到了退休年龄,还是不够最低缴费年限15年,能够继续缴费,缴满至国度请求的年限即可。

    另外,绝交养老保险,的确会影响退休后的养老金的领取金额。不过影响屈指可数,我之前测算过,绝交3个月的养老保险,大约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影响只要几十块钱。

    所以,短时连续交养老保险,影响不大。

    第四:

    关于生病住院,医疗保险报销的问题。

    以我所在地域的规则为例,以职工身份参与职工医保的参保人:

    (1)参保人或其单位中止交纳医疗保险费的,参保人自中止缴费的次月起中止享用待遇。

    (2)参保人员中止享用医疗保险待遇60天内(含60天)补缴医疗保险费的,从缴费次月起享用统筹基金支付的待遇

    (3)中止享用医疗保险待遇60天以上至180天(含180天)补缴医疗保险的,从缴费当月开端计算,3个月前方可享用统筹基金支付的待遇

    (4)中止享用医疗保险待遇180天以上补缴医疗保险费的,从缴费当月开端计算,6个月前方可享用统筹基金支付的待遇。中缀后未补缴的,视同重新参与医疗保险,中缀前的缴费时间不计入连续缴费时间。

    假设三月开端不交社保,那么从四月起,假设生病住院,肯定是无法用医保报销费用了。

    这种状况的断缴,医保卡会有2到3个月的缓冲期,重新补交后,还是能够报销的,但在这2到3个月只能手工报销,就不能医保卡自动报销了。

    所以万一产生绝交社保,一定要合理应用医保缓冲期的规则!

    再举个特殊的例子,假设三月和四月都绝交了社保,由于合计断缴为61天,大于60天。

    即便五月交社保时,补交了三月和四月的社保,也只能3个月后,即九月份起,方可享用医疗保险报销的待遇。

    另外,全国城市都有规则,到退休时,假设退休前的累计缴费年限到达当地规则最低缴费年限,能够退休后不用缴费,终身享用职工医疗保险报销的待遇。

    这个最低缴费年限,不同地域规则不同,少数地域定为15年,多数地域规则为20~25年,以至有些地域规则为30年。

    第五:

    失业保险的问题。

    关于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只需缴费满一年,不是个人缘由形成的失业,就能够领取失业金。但领取限制相对来说比拟多,领取期限最长为2年。

    第六:

    公积金的问题。

    住房公积金是由单位交纳,辞职后无法以个人身份继续交纳,所以住房公金也处于中止交纳状态,原单位普通都会去住房公积金中心办理减员手续。相关于社保而言,公积金断缴影响较小,由于假如你在将来一年内不焦急贷款买房,暂停影响不太大。

当前位置
脚注栏目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5 青岛联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